- 唐冲;刘正;吴四军;张清华;刘家帮;裴征;关振鹏;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治疗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主要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已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尚无对ERAS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ERAS在TH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ERAS在THA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工具评估文献风险,数据分析使用RevMan 5.3软件。结果:共纳入6篇RCT,2086例患者,其中ERAS组691例,对照组13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ERAS组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MD=-2.55,95%CI:-2.82~-1.28,P <0.0001);ERAS组术后输血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1,95%CI:0.34~0.77,P=0.001);而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恶心方面,ERAS组和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ERAS在THA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缩短住院时间、较少输血事件,但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9年05期 v.12 33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秀丽;李玲利;欧阳朝威;侯晓玲;
背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口服氨甲环酸的合适时间和剂量尚不清楚,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流程下THA围手术期多次口服氨甲环酸对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初次单侧THA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切皮前5~10 min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ml/kg;术后4h、10h、16h试验组患者分别口服氨甲环酸2g(4片),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结果:试验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681.7±256.1)ml vs (1001.7±443.7)ml,(583.8±261.4)ml vs (786.4±486.7)ml],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2.3±0.5)d vs(4.9±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0, P <0.001)。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肌间静脉血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深层感染。结论:围术期多次口服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9年05期 v.12 33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晋旺;米尔萨力江·亚森;沈文晖;张文通;张雷;夏庆;王晓峰;邵云潮;
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不断推广应用,加速康复管理程序在关节置换术的实施得到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管理程序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单侧TKA患者的临床资料。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的60例为传统管理(常规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间的60例为加速康复管理(ERAS组)。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Hb_(丢失)、Hct_(丢失)、总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对两组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ERAS组的Hb_(丢失)和Hct_(丢失)显著低于常规组[(13.7±6.0)g/L vs (33.8±10.5)g/L,t=12.86,P<0.001;4.4%±1.9%vs 10.4%±3.1%,t=12.75,P<0.001]。ERAS组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401.5±173.3)ml vs (997.7±280.9)ml,t=14.00,P<0.001]。ERAS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4.4±1.6)d vs (6.2±2.6)d,t=4.81,P<0.001]。结论:加速康复程序能减少单侧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缩短住院天数。
2019年05期 v.12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安帅;兰飞;李征;冯明利;曹光磊;沈惠良;刘利民;鲁世保;黄江;
背景:单髁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术方法。相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程度有所降低,但仍是患者和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和早期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单髁关节置换患者分为3组:无神经阻滞组、股神经阻滞组和收肌管阻滞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塞来昔布进行超前镇痛;术中给予局部关节囊"鸡尾酒"阻滞,按照分组给予或者不给予神经阻滞;术后常规给予非甾体镇痛药物。比较三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股神经阻滞组和收肌管阻滞组术后24 h和48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无神经组滞组(P<0.05)。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主动屈膝时间和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的ROM,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肌管阻滞组优于股神经阻滞组和无神经阻滞组(P <0.05)。术后2周的ROM和HSS评分,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膝关节功能锻炼。
2019年05期 v.12 346-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钟名金;耿红荔;柳海峰;彭亮权;许鉴;欧阳侃;朱伟民;陆伟;王大平;
背景:创伤性髋关节脱位(THD)多由高能量创伤造成,常合并复杂的关节内损伤。如果不及时处理,远期可能继发髋关节退变。目的:探讨THD合并关节内损伤的病理类型及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8例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的THD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5.3岁。从关节复位至关节镜手术的时间为8~60d,平均22.5 d。记录术中关节内损伤的病理类型、处理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Harris评分系统(mHHS)评估髋关节功能,T(o|¨)nnis分级评估骨关节炎(OA)程度。结果:THD合并一种以上不同病理类型的关节内损伤。关节镜下发现的病理类型有:髋臼盂唇撕裂7例,关节内游离体6例,软骨损伤3例,圆韧带损伤3例,关节囊破裂2例,髋臼骨折1例。处理方式包括:6例游离体取出术,6例髋臼盂唇缝合术,3例圆韧带射频固缩术,2例软骨清理术,2例关节囊缝合术,1例盂唇修清理术,1例软骨微骨折术,1例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灌注液外渗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8±10.3)个月。mHHS评分由术前的评分(48.8±9.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2.4±9.9)分(P<0.01)。无股骨头坏死和OA进展的病例。结论:关节内游离体和髋臼盂唇撕裂是伴随THD最常见的关节内损伤。对于THD合并关节内损伤,髋关节镜是一种微创、疗效满意、后遗症少的手术方法。
2019年05期 v.12 35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卢文灿;段春光;陶惠人;王升儒;莫家栋;陈奋勇;仉建国;
背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cage)脱出发生率低,国内外相关文献较少,其发生原因和治疗策略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报道。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cage脱出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18例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cage向后脱出病例的资料,分析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探讨cage脱出的临床处理策略。结果:男11例,女7例,初次手术时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53.7岁。腰椎滑脱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手术方式包括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 13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5例;单节段融合12例,双节段融合6例;椎弓根钉棒系统稳定性良好者13例,不良者5例;15例行翻修手术,术中探查发现cage型号偏小7例,cage类型选择不当5例,骨性终板损伤4例,椎间盘及软骨终板处理不彻底3例,椎弓根钉螺母松动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例;3例给予保守治疗。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cage脱出与多种因素相关,应根据是否导致腰腿痛症状、椎间植骨融合情况以及椎管内占位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大多数病例需行翻修手术。
2019年05期 v.12 35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朵;李小峰;覃文航;杨渊;袁炜庆;
背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可以取得牢靠的固定,不容易发生复位丢失。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PO)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目的:探讨MIPPO与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随机分为MIPPO组和ORIF组,每组各31例。MIPPO组采取三角肌外侧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ORIF组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7.0±0.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和第3天VAS评分均显著低于ORIF组(P <0.001)。MIPPO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MIPPO组显著高于OFIR组(P <0.001)。ORIF组2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1例骨折延迟愈合;MIPPO组1例复位后丢失。结论:与ORIF相比较,MIPPO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锻炼早、早期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2019年05期 v.12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树;孙超;王智;张建中;
背景:■趾腱鞘囊肿因治疗后反复发作困扰患者及临床医师,本中心发现在■趾腱鞘囊肿患者中存在踝关节与长屈肌腱鞘连通,而这一现象与■趾腱鞘囊肿发生、复发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踝关节连通长屈肌腱鞘这一现象与趾腱鞘囊肿的关系,并进一步证明囊肿切除联合踝关节囊修补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手术治疗■趾腱鞘囊肿患者12例;5例初次就诊,7例因穿刺、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就诊。术中行踝关节造影,记录并分析术前、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12例■趾腱鞘囊肿中,7例(58.3%)为踝关节源性囊肿,经造影证实踝关节经长屈肌腱鞘与■趾囊肿相通,其中5例(71.4%)为多次术后复发患者;进一步行■趾囊肿切除联合踝关节囊修补,随访期间无复发;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2±4.9)个月。与术前相比,AOFAS■趾功能评分显著增加[(96.75±5.88)分vs(84.25±8.29)分],而VAS评分显著降低[(0.50±0.90)分vs (2.25±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与■长屈肌腱鞘间的连通,是■趾腱鞘囊肿发生、复发的重要因素;囊肿切除联合踝关节囊修补术治疗踝关节源性囊肿,可有效预防复发。
2019年05期 v.12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田建;芮永军;许亚军;张宇轩;陈学明;许同龙;张兴飞;
背景:经皮微创治疗跟腱断裂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其生物力学强度存疑,且缝合装置价格较昂贵。目的:探讨半切开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1.7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致病原因:主要由运动伤导致,其中羽毛球6例,篮球8例,足球3例,下楼梯踩空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3.7 d。在距离跟腱断端远、近端2.5 cm左右各做2个纵行切口,长2~3 cm,在正常腱性组织中行改良Krackow缝合法,然后经皮沿跟腱表面互相过线至对侧,穿锁扣后出线打结。最后在远、近端再加用一股横行缝线环绕加固。结果: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术后12~16个月,平均14.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不良、跟腱再次断裂、腓肠神经激惹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周MRIT2相提示跟腱间隙为(1.1±0.5)mm,12周时MRI检查无论在T1相还是T2相,跟腱连续性均完好,未见明显间隙。术后12个月,相对跟腱休息角为-4.0±3.4;健侧一分钟提踵次数为63±21,患侧提踵次数为60±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2~98分,平均95.8分。结论: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强度高,能够满足早期功能康复的要求,半切开入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
2019年05期 v.12 37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网刊下载次数:0 ]